文章我自甘淪落 不覓封侯但覓詩

一点吐槽

史實本身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從來都是人處理材料的態度。對文學家而言,歷史人物與事件都只是符號,重要的是故事背後嚴肅的用心與高下認識。死扣史實批判一切偏離史實的故事,就和史向記者區別也不大了。需要記者就需要作家。

关河三尺雪:

有点不懂历史圈部分人的态度,喜欢历史是好事,愿意研读历史也是好事,但这并不能能成为目无下尘优越感满满的理由。对自认为高大上的“学术式”历史研究之外的历史相关事物充满嘲讽与不屑,并不能显示出学识如何,只能说明素质有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理直气壮的说出“我只读正史/专著,其他所有普通读物和文学影视改编全是渣渣,我从来不看”之类的话,而且还不止一次听到。虽说这是个人喜好和选择,没办法多说什么,但至少在我看来,一本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普及性历史读物,就贡献而言不亚于许多学术专著。总有人喋喋不休地抱怨现在的历史题材文学和影视作品质量太差,误导观众。不否认这是事实,但这些抱怨不已的人并没有去做些什么。如果历史,特别是一些特定时代下的文化习俗如果能得到更好的普及,文学影视作品中俯拾皆是的硬伤会不会少一些。然而不管怎么说,上来就讽刺那些小说和影视剧的粉丝“没文化”,实在是没有意义。说实话对于大多数非历史专业出身或有浓厚历史爱好兴趣的人而言,不会一上来就从相对乏味的专业性书籍入手。就像当我想了解有关自然科学的一些知识,会首先去搜索科普读物或纪录片,而不是高深的专业书籍。


关于历史题材作品,很多人上来就会吐槽各种“偏离史实”,倒是觉得如果不是编排过于离谱或与史实相去太远,现在更需要关注和改观的不是情节而是三观,其次则是历史/古装剧不忍直视的服装造型以及矫揉造作的主角人设。历史题材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做支撑,文字再优美情节再迭宕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自始至终保持三观正确的基调,情节上的小问题反倒可以忽略,就像《汉武大帝》和《大秦帝国》,在剧情方面也没有完全合于历史,但依然能够好评如潮。历史题材的作品虽说来源于历史,但说到底是文学(文艺)创作而不是历史,不可能要求其完全符合历史,毕竟没有太多人会对机械的白话文翻译感兴趣。当然对于历史文学创作喜不喜欢是各人自由,但没必要时时处处宣之于口,也不必自诩理中客,忽略其文学意义而强行拿其历史价值和正史及专著作比较,更需要认识到文艺创作相较于严肃史学受众更为广泛的事实。举个例子,作为一个混迹三国圈十多年的小透明,关于“诸葛亮是否被严重高估”的掐架围观了无数次,每次都有一众“历史党”把《三国演义》贬得一文不值。虽然《演义》从未将自己和正史划等号,但也可见通俗性历史文学的广泛影响。(当然诸葛亮的饱受敬仰的原因也不仅仅来源于《演义》,就像唐朝人同样一次次瞻仰蜀相遗迹,总没有《演义》给他们参考。)对历史的研究和考据固然重要,但如果仅着眼于此,将会少太多乐趣。


最后多说几句,曾经好几次被问到看不看穿越和同人,必须看呀,偶尔也会写同人。历史背景的穿越我觉得只要文字功底差不多,不是那种玛丽苏式主角或者哭喊着“虽然知道历史但却无能为力”都好,毕竟穿越的意义更大程度上在于改变而不是体验生活。至于历史同人,也是不要太过颠覆和ooc就行,总之历史上很多事虽然我们知道结局但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而且说不定在冰冷的文字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真相。如果说穿越是为了创造无限的可能,同人就是在既定的结局下想象可能的过程,如果是平行空间下的同人,那就更随意了。还是那句话,只要三观正,契合基本史实和常识,就不要大意的来吧~

评论(3)
热度(5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江东浒(九粉万勿关注为谢)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