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我自甘淪落 不覓封侯但覓詩

为东家说话时你和一些人的交流难度可能会自动提升一个level

可能是最长的一份非典型东粉语文答卷。

——————————————————————————

打上靳东tag是因为,在经历这个评论区之前从未切实地体会到,网上【那么多人】对一个演员的恶意究竟是怎样的。没有微博,也不看相关公众号文章,朋友圈里也没人刷这个。突然看见,目瞪口呆。

 

交代一下前因后果

前两天我在主页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指路这里

然后我看了一下文章。手机lof有点毛病,连wifi的情况下看不到文章配图。没什么感觉,很显然作者只是为了把这两句品位与米兰·昆德拉不符的话从他身上摘下来,就看了一下评论区。

 

然后评论区在我说话之前画风是这样:(留言时间顺序全部是每张图从底部往上看)




(说起来,我也好想手机收到关于他的推送多于其他人啊。)

我当时看到那些留言就感觉“???等等。这和文章重点有什么关系?”

估计我不说话评论区也会继续发展为diss演员的欢乐的海洋了,我就说了上图中的话。

一条留言,一个链接,没了。

然后我收到了这个画风的回复:



先解释,我回复中说“是带的节奏吧”,当然应该放在前后句中理解,意思是作者不需要蹭这个热度,这时候提及如此遥远的微博是因为有什么人在带节奏吧。


蓝框中CFQDS丢出了第一个point:东粉也诅咒过别家明星,别家明星儿子也被diss过,所以靳东家人被骂不是他回应那些措辞的理由。

(不上微博,对这里提及的前事不知情。)

这逻辑就很迷,难道因为个个明星家人都被带着骂过,所以这就是合理的,就不需要回应?



于是我回复说:无论是谁骂的,骂他家人都太恶毒。这次他为家人回应是情理之中,至于如何解读措辞,你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就会在这措辞的背后添加上你臆测的那个意思。

我说的这八个字是万能的吗?当然不是。它只在一种有限情况下有效。

就是这个被人举了无数次的例子:

东坡与佛印相诘。东坡谓佛印曰:某观汝若狗矢。佛印对曰:衲子看官人却好似我祖金身。东坡以为占先,大悦而归。归而告诸其妹,妹笑曰:哥哥输了。心中有佛,则看人似佛。哥哥看人却似狗屎橛,胸中之物可知也。东坡大惭。(《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

故事是假的,书也是伪书。但这是最好说明的例子:一件事物本来不糟糕,你却将它看得糟糕,是出于何种心地?若事情本来复杂,看到的是复杂,这八字便不适用,只是看的人清醒。

出家人不打诳语,说的也不是对谁都要说实话,而是尽力对一切事都按它本来的面目述说,不妄加私意评断,不造意业,更不添油加醋、惑乱人心

这里我收到的两条回复,都已经和文章内容丝毫无关。 


顺便,并不能说出处错误。靳东自己发出的博文里根本没提过米兰·昆德拉,作者虽然并不在意明星的事情,但标题和图文都牵扯到了靳东,于是评论区来了许多不关心米兰·昆德拉,而更愿意踩一下靳东的人。



现在CFQDS丢出第二第三个point:靳东妻儿被诅咒可能是【孽力回馈】,靳东没有火到一有事就上热搜,是新浪收了钱。


孽力回馈说实在令我惊叹了。完全就是我说的那八个字。仔细来说,“心存何相所见何相”,佢完全解读错了。

我也的确是认真担忧,你这么自信地直接说一个人妻儿被骂是“孽力回馈”,世界这么无常,公众这么善变,保不齐哪天世界给你也来了一个“孽力回馈”,要怎么办。


顺带,很有意思的是,废狗与咸鱼之后强调撕我是因为“我居然在指责作者带节奏”,然后?然后佢把指责这一点的两条评论写完又删了专注跟我diss靳东?这是什么迷之逻辑。

图中评论在评论区找不到,导致我无法及时回应这一点。



然后CFQDS的话让我跑去翻了一下前面的记录,扯上其他公众人物如陈坤的是佢,脑补靳东上热搜有黑幕妻儿被骂是“孽力回馈”的是佢,我给佢说点常理,佢突然开始讲我扯上其他公众人物+脑补别人太过旺盛了。

再有,我是看见作者文下已经有一堆跟文章无关的踩人留言才回话的,既然是我看见,何来我认为。(啊被这种货色judge性别真是烦躁=))

佢贼喊捉贼到这里不该继续回复的,出于惯性回下去好糟糕啊】


为什么我会来句独立思想呢?因为我这人定义比较古怪,独立思想的前提是正心诚意,你要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为何来,为什么要做这些事说这些话,你的话拿到别处或者你自己隔段时间回过去看,那些言辞还有没有意义,免得一会这样,一会又那样。必须尽力确保说出来的是可参考的事实而包含尽量少的意见。粉上一个人又回踩打自己的脸,打自己的那个你也同样不明智。亚里士多德说过神性是不变的,沉思活动作为至善的生活方式,也是宁静而不变的。(参见《尼各马可伦理学》卷六、卷十)

说白了就是,臆测过多的东西,你不真正清楚的东西,没必要去说。


既然此人已经完全把臆测、以偏概全的意见和事实混起来了,已经没什么好说。有趣的是,为什么人非要把他人的行为解读成这样或者那样?说错了什么就是装逼失败,突然上热搜就是有黑幕,不想回你就是词穷,在一群人踩某公众人物的时候说句客观点的话就叫洗地,私信道个歉顺便延伸讨论叫阴阳怪气。好像别人看你的时候,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只会希望你姿态比他们要难看。

《王路:得承认我们有点羡慕自己讨厌的人》

不指路这篇文章,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会对与己无关的人的言行抱有预设的恶感而非【惊奇】。既然不是自己做的事,干嘛一定要以小题大做牵强附会的方式去理解呢。话再说回来,你讨厌一个人,何必非要让为他说话的人知道?难道这对别人很重要?

很闲和【闲暇】是这个意思:





(《尼各马可伦理学》卷十,商务廖申白译本)

跟这种人也要玩梗,是在惯性的回复中实在太无聊。但是评论区究竟怎么会有那么多评论,难道不是因为我回复之后许多人跑来回复我更多无关的内容?评论区留言超多可能是一个人造成的吗?

—————————以下是有关私信作者的内容—————————

首先从没有指责的意思。陈述的都是事实,没有说的话,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加工理解一个“言下之意”?作者怎么解读出来的也不是很懂。

judge性别这回事已经懒得跟她讲了,就说为什么要问“靳东跟这事有没有关”?

当时我没有反应过来,标题说是“抄来”的两句话,本身也带感情色彩。不是所有引用都一定要说什么出处,但是发个动态用的话不是自己的就叫“抄”,近于严苛。

那么作者本人到底觉不觉得这是演员的锅呢?




作者回复当然是和气的,我的回复也是和气的。但试想前因后果,【当天早晨】作者看到一公号文在说这事,【然后】作者就知道微博热搜词有这些结果,【靳东本人】完全没提昆德拉,是【包括作者看到的公号文在内的各种公众号】把这两句话归到米兰·昆德拉头上。

(事实上,我提这是很早以前的微博,是因为向东粉求证过,很早就没有营销号在说这件事了,尤其是作者发博文的那段时间。这一次的热度并不会直接让靳东 米兰·昆德拉热搜词浮上水面。)

于是作者【不提看的是什么公众号】,直接说【靳东微博上抄来】的话不是米兰·昆德拉说的,然后上他本人的截图。

【就是因为(靳东发回应)这事热度高,作者才看到的】,说明是有这种大节奏在外面,那我在评论区说“作者不需要蹭这种热度,这时候发文也是被带的节奏”,有什么问题?

说一圈回来,公众号和热搜词硬要加上昆德拉,这和演员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是因为,昆德拉名气高于靳东,靳东名气高于公众号,所以即便这主要是公号的锅,也不提公号名,而只提演员名。

网上长期存在的以讹传讹现象,每次打假早已是老生常谈,即便这一次不是演员的锅,也是把演员提出来才有更多人关注,这就是个现象,无关作者意图,但却是事实。


我是看了文章这句,才想跟她说,靳东“抄来”的句子不一定是来源于句子迷,句子迷绝不是第一个这样以讹传讹的公号。


作者自己的话也证实这不关靳东什么事了,内心却不是这么认为,否则也不说“抄来”。

我顺便也想商榷:生活在别处五个字一定是昆德拉的标签吗?

真的不一定。

虽然这五个字在兰波自己的作品中没有原话,只有散落各诗集的近似表达,

但这五个字同样可以视为兰波写照。以他最接近此意的一句诗为例:

La vraie vie est absente. Nous ne sommes pas au monde.(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 Une Saison En EnFer

(lof显示不出书名斜体,将就看)

(大意:真实的生活是缺位的/我们不存于此世。)

这首诗同时牵涉到“在场”的形而上学(不在此处,而在彼处;而我们也并非真实地在场。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不仅存在于此世”,但这种理解与原诗不太相干。),德里达着重提及过;顺着年代上溯“在场”问题,即有萨特《存在与虚无》中讨论的“自身在场”,加缪《异乡人》表现的主人公对对人世生活的疏离与荒诞,再上溯,即是海德格尔所言“在此世”的,以及施密特提出的“游击队理论”

事实上“异乡人”直接连接的是古希腊:柏拉图作品中频频出现的【异乡人】角色,他本人在当时的【异乡人】身份。

对此,阿里斯提普斯提出反驳说:他自己根本不想做一个“城邦民”,只想到处周游,做个无国属的人,“在哪里都是个异乡人”——“异乡人”这个语词成了“自由人”的进一步推导,做异乡人乃是摆脱政治的必然出路。阿里斯提普斯的这一驳难看起来非常彻底,似乎很难反驳。但苏格拉底说,现在各邦执政者都颁布了保护在外的本邦公民的法律,尽管如此,一个异乡人在外邦还是难免遇到生命危险, 起码难免遇到“歹徒”。没谁会真的把一个无国属的“异乡人”当一个人来保护(2.1. 15)更何况你在 外邦到处游荡,很难说会有一个奴隶主“把你当做一个值得一顾的奴隶”,毕竟,“没谁愿意把一个不爱劳动,只是一味贪图享受最优厚待遇的人留在家中”(2.1. 15)——苏格拉底在这里把“异乡人”与“统 治者”和“被统治者”平行对比,这无异于说,阿里斯提普斯所设想的做‘异乡人”的理想并没有驳倒“除非不凭靠人间”的反驳。(刘小枫,《苏格拉底谈自由与辛劳》

柏拉图《智术师》导读(旧译《智者篇》),书中提及异乡人的地位

强行植入广告《叙拉古的雅典异乡人》,彭磊选编,华夏出版社

我说这么多是想证明,没有任何一个标签或概念是孤立的。即便昆德拉直接以此作为书名,以“生活在别处”开头的微博也并不能直接指向昆德拉的作品。


至于为什么要提检索的事?因为这个地方,给出这种判断,或者让人相信这两句与昆德拉无关,根本不需要检索,用了检索反而不完全了。

因为昆德拉的作品远不止一个译本,这个译者这么写,那个译者那么写,两句意思近似的句子都未必出自同一个作家,拿现在看似网民最买账的证据截图来证明,远不如直接解释《生活在别处》的内容和写作意图,展现网上小清新收集与作者本人的画风差距。

因为这是文学,不是科技。

“检查一句话是否来自小说,……”我当时想表达的是,你把事情放宏观层面来看:

为了证明谁引用的话不是作者本人写的,打开该作者【一本小说】的【一个译本】作关键词搜索,这合适吗?哪怕对方引用的是中文也肯定不合适,比如“生活在别处”根本不是兰波原诗,但还是可以把“vie”、“viv”、、“autre”、“autrement”(词根会变化所以只这么搜即可)等词作为关键词搜到被讹传的近似表达。只是因为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敏感,所以顺带一提,并且表明“这里另当别论”,何来指责挑剔一说? @纳兰妙殊 

至于引用的这两句在什么程度上是“低级浅薄、绝不可能出自昆德拉之手”呢?

不可能出自他之手,有很多原因,但肯定不能以“这两句低级浅薄”为原因。

“文章不分高低,只分真心与假意”,这只是一种看法,在这里不讨论。但不能如此判断,是因为言辞的高低界限一来并不清晰,主要看上下文二来不能把人和言论划数据化的、截然的界限,说什么话一定不可能出自谁之口。(说白了还是主要看原文,积累句子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很奇妙的,多少【确实出于】大家之口的话造成诸多愚蠢的误读,随便举例,歌德“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浮士德》)。原剧是魔鬼的台词,一直引用这个为某些享乐反智找借口,合适吗?)

我原话意思是说,“生活在别处是梦是艺术是诗“确实过度抒情,单看流于浅薄,而“发现久违感动”一句尚可,也不至于打成低级浅薄。文字的高低,从不在于一句两句。

来吧,做个判断测试

拿人工智能个别诗句混在大家诗句中,这个测试本身就是用来愚弄人的,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都不能看一句话就分辨出句子出自谁之手,除了熟悉这作家全部作品的读者。这也是句子迷之类网站能一直祸害到许多人的根本原因。而要向其他人解释“为什么不是”,也不能打开所有作品检索一遍截图,只能直观地解释作品与句子不相容,尤其在这里。


回顾私信,你确定你和我讲的是【道理】,不是【看法】?王路这篇讲的怕不能算佛法吧,它也只是一种理解方式,不过是你给我以看法,我回你以看法而已。


图穷匕见??好嘛,跟人对话居然还不是【观点跟随观点】,而是【一开始就怀有目的来阴阳怪气】,这符合常理吗?

我发一个链接,接在这样一条留言之后,无疑也是想佐证“我确实知道我说留言引来评论区很多留言”,以此佐证我道歉是实在的。

如果一个人在跟你的对话中,不关心你说的话前后有什么联系,不关心你说的实质上是什么,不关心你说的话分别是什么意图,

只想识别你的留言属于吹捧还是反对,讨好还是商榷,试图把你说的所有话【打包在一起】归入立场上的0或者1

那么对话当然进行不下去。


我当时提出这句话,实际上我想的是:

比如说,举例,我喜欢萨特。我以前从没看到谁把什么奇奇怪怪的句子扣到萨特身上,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一明星一个月前引用了句句子,顺嘴说了句存在与虚无,一下子所有公号都说这句子是萨特的了。

正好这明星家人被骂,佢因为别的事被撕上热搜的时候,我不管事,我来澄清下萨特没说这句话,结果评论区来的几乎全是diss某明星的人,没什么人留言讲萨特——

你看,如果,我真的喜欢萨特,

我不可能为此觉得很开心,也未必会无动于衷,至少会失望。或者,也不会为谁来评论区,在众多踩人的声音中试图给这明星说句话,而感到恼怒,也不会为佢被很多人回复带得评论区很多条留言又私信道歉顺便试图讨论其他问题而恼怒,觉得虚伪。

说到底,我这时候说,就是因为这时候他被撕,那引起关于他的争论乃至撕逼,是预料得到的结果。所以,为什么有别的东粉私信请她删文,为什么评论区这么多留言,


我是真心为评论很多道歉,但如果不认这个逻辑,那我也可以说:“至于引来什么人纠缠着我两条留言回复,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我还能去堵人家嘴不成?”毕竟后面的留言都是别人在主动回复我,原本文章下的评论是个个孤立的。

好啦,没兴趣指责或者骂作者蹭热度,也并不觉得作者“用心险恶”,也不知道这话怎么脑补出来的。就算解释这么多,她还是可能会觉得我在抬杠而不是别的。

最后,关于这件事: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对于网络上以讹传讹的套路,看得都比靳东要透彻明白多了。演员并不能坑到谁,或者传播什么错误知识。随便弄个句子扣作家或者名人身上这种事,与其说靳东坑到谁,不如说他才是被网络坑的那个,他也从没试图说或者表现过爱读书、很有文化,但是就像请姚明等名人做公益广告一样,当然会有人试图把好的社会影响加到名人身上去。再说,他说什么都有人等着抓错,哪有机会让谁产生这类误解呢?毕竟谁在211读古代文学硕士的学费,也不可能交到靳东工作室去,倒是211古代文学硕士可以出来骗钱。

骗钱,不只是你说错了才叫骗钱,而是比如说这东西原本只值五毛而且是路边捡的五毛,你却卖50,人初中都玩烂了的梗和话题,你拿它跟学术挂钩。又或者,收了钱许诺以古董,却给人捧出三百年的窖藏臭豆腐。

再顺便提一下不男不女。

我们先设想,有谁的状态,会同时既不男,又不女呢?LGBT当然不是,他们在同一时期都有确定而单一的性别。可能会以前男后来女,以前女后来男,也许手术或者服药期间会同时可以定义为男或者女,但不可能既不男,又不女。

不男不女,可能是说个别人分不清是男人还是女人,但泛指的时候,就意味着“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成为一种风潮,也就是社会失序。有人能在网上诅咒谁的儿子死在娘胎里,就是社会失序之一端。难道他怼人也斟酌措辞,说个“不三不四”或者“不阴不阳”,就没人能抓着所谓教养拼命跳脚吗?

再重复一遍,《得承认我们有点羡慕自己讨厌的人》。特别讨厌一个与己无关的人 ,尤其是如此。


评论(84)
热度(76)

© 江东浒(九粉万勿关注为谢) | Powered by LOFTER